
更新时间:2025-03-30 08:17:25 点击量:
4月1日,港交所的电子屏上突然消失的股票代码——将恒大汽车推向了舆论漩涡的中心。这家曾宣称要三年超越特斯拉的新能源车企,在距离首款车型量产交付仅差临门一脚时,却因一则延迟刊发年度业绩的公告触发强制停牌。股价在最后交易日暴跌23%,市值蒸发超30亿港元,投资者仓皇出逃的场景,揭开了这场造车豪赌背后触目惊心的资金黑洞。
在港交所公告中,需要额外时间完成审计工作的官方说辞,掩盖不住恒大汽车岌岌可危的财务真相。据内部人士透露,审计机构在核查过程中发现了多项异常资金流动:价值8.2亿元的生产设备采购合同存在重复记账,12个地方政府的30亿元新能源补贴申报材料出现数据矛盾,甚至2019年用于收购Protean轮毂电机技术的5800万美元流向至今成谜。
更致命的是现金流危机。截至2025年3月,账面现金仅剩2.3亿元,却背负着即将到期的23亿元供应商货款。位于郑州的智能制造基地已拖欠电力公司三个月电费,导致总装车间每周仅能维持三天运转。为节省开支,研发团队从巅峰时期的3800人锐减至不足800人,核心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开发项目被迫中止。战略投资者的集体逃离
过去六个月,恒大汽车管理层带着商业计划书辗转于北京、上海、深圳的顶级投行。一份被泄露的路演PPT显示,公司试图以广州南沙工厂40%股权换取80亿元注资,但潜在投资者在实地考察后纷纷却步——价值25亿元的德国杜尔涂装生产线亿元的瑞典ABB机器人仍在集装箱内锈蚀。
曾被视为救命稻草的地方国资也态度转变。原计划参与战投的某长三角经济开发区,在尽调中发现恒大汽车土地储备中竟有7处地块存在产权纠纷,涉及面积达82万平方米。更戏剧性的是,公司引以为傲的全球十大生产基地中,有3处用地实为其他关联企业的抵债资产。供应链崩盘的多米诺效应
停牌公告发布后,浙江某汽车芯片供应商连夜召开紧急会议,决定停止供应价值1.2亿元的IGBT模块。这家为恒大汽车独家定制生产线的企业,仓库里已积压着价值5亿元的未付款货物。更为严峻的是,宁德时代要求提前结清6.8亿元电池预付款,否则将中止2025年全年的21700电芯供应。
售后服务网络正在快速瓦解。北京、上海等12个城市的23家体验中心悄然撤下恒大Logo,转为其他新能源品牌的交付中心。曾高调签约的300家授权维修站,已有超过60%终止合作协议。一位不愿具名的区域经理透露:我们收到的最后一笔服务补贴停留在2024年6月,现在连售后系统账号都被冻结了。资本市场的信任绞杀
二级市场的恐慌情绪持续蔓延。在停牌前的30个交易日里,恒大汽车日均换手率飙升至18%,做空比例达到流通盘的37%。摩根士丹利最新研报将目标股价下调至0.45港元,较停牌前价格存在91%下跌空间。信用评级机构惠誉更是将恒大汽车的主体评级从CCC-直接调降至限制性违约。
债权人的围剿接踵而至。中信信托已向法院申请冻结恒大汽车持有的广汇集团15.6%股权,这批原本计划用于融资担保的资产涉及金额达39亿元。更棘手的是,2023年发行的5亿美元可转债即将触发连续30个交易日股价低于转股价50%的提前赎回条款,这可能引发跨境债务违约的连锁反应。造车神话破灭的行业警示
恒大汽车的坠落轨迹,为狂飙突进的新能源行业敲响警钟。从2019年高调进军造车领域至今,公司累计投入超500亿元,却仅实现不足900辆的试生产规模。对比同期起步的蔚来、理想等车企,其单位产能投资成本高出4倍有余。审计报告显示,超过60%的资金流向非核心业务,包括22亿元用于收购足球俱乐部股权,15亿元投入矿泉水等跨界项目。
这场危机暴露出跨界造车的系统性风险:地产行业的高杠杆模式与制造业的长周期规律产生剧烈冲突,恒大汽车曾引以为傲的地产反哺造车战略,最终演变成双向失血的致命困局。当母公司中国恒大自身深陷2.4万亿元债务泥潭时,汽车板块反而成为拖累集团重组进程的负资产。停牌之后:生死倒计时开启
根据港交所规定,若停牌持续18个月未复牌,恒大汽车将面临强制退市。目前公司正尝试通过资产剥离争取生机:计划出售荷兰e-Traction电机技术,该业务曾以5亿元收购,现估值不足8000万元;天津工厂的土地使用权也在寻找接盘方,但周边工业用地价格较三年前已下跌40%。
在广东某地方政府协调下,4家国有银行组成的债权人委员会正在制定债务重组方案。核心条款包括:现有股东股权稀释至10%以下,供应商债务转为5年期零息票据,地方政府平台接管生产基地等。但该方案需要获得75%以上债权人同意,而境外债券持有人已明确表示反对。
这场惊心动魄的资本博弈中,最残酷的现实逐渐清晰:即便找到白衣骑士,恒大汽车想要恢复造血能力至少需要200亿元资金和三年时间——而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窗口期,可能不会等待这个迟到的玩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