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更新时间:2025-07-14 02:19:17 点击量:
乌克兰战场上硝烟弥漫,而大西洋彼岸的美国,却上演着一出围绕对乌军援的政治大戏。这出戏的精妙之处在于,每个演员都演技精湛,将混乱与算计完美地融合在“自然”的表演之中。
故事的最终章,落在了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脸上。他拿着援助清单,在镜头前强颜欢笑,说着感谢,却偷偷地擦拭着额头的汗水。他知道,下一次“暂停”的魔咒何时降临,谁也无法预料。 这不安感,恰恰是这出大戏最真实的注脚。
而这出戏的序幕,则始于7月中旬国防部长赫格塞思的单方面举动——暂停部分对乌武器运输。这突如其来的决定,甚至连总统特朗普都蒙在鼓里。 然而,仅仅数日之后,剧情急转直下,特朗普又高调宣布将提供更多防御性武器,五角大楼随即配合着补救,将这出“先停后送”的闹剧推向高潮。 这场看似混乱的举动,实则暴露了美国政府内部的权力角逐和战略算计。
这出戏的背景,要追溯到上个月的北约峰会。正值中东局势紧张,伊朗与以色列导弹互射之际,特朗普出于对驻中东美军弹药储备的担忧,指示赫格塞思调查库存情况。然而,赫格塞思并没有直接暂停对乌军援,而是五角大楼负责政策的副防长科尔比,这位一直对“大手大脚援乌”持反对意见的关键人物,将暂停对乌军援与库存调查挂钩。
7月1日,媒体曝光了“停援”消息,五角大楼迅速承认,白宫随后也发表声明,声称事先毫不知情。 这一举动引发了美国政府内部的震荡:国务院需向国会解释突兀的断供行为;驻乌外交官则需安抚泽连斯基,避免其产生误解;甚至北约盟友也纷纷质疑美国的可靠性。
这并非赫格塞思第一次“擅自行动”。今年2月和5月,他都曾采取类似的暂停措施,但都被白宫迅速叫停。这次,他原本以为可以多维持几天,却最终在舆论压力下,特朗普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改变了主意。
五角大楼匆忙解释称暂停是为了确保所有对外援助符合美国利益,特朗普则更直接地表示已经决定继续提供防御性武器,并强调“爱国者系统已经在路上了”。 然而,这番说辞的虚伪性,从美国对乌军援的数据中可见一斑。
自2022年以来,美国宣称对乌军援超过700亿美元,但实际交付的武器仅占约17%。 其余资金流向何处?美国媒体的调查显示,大部分资金用于升级美国自身的军工厂,例如生产155毫米炮弹的工厂,其月产量仅为3万发,而乌军每月消耗量高达8万发,巨大的缺口只能通过暂停其他订单来弥补。
特朗普政府显然深知援乌如同一个无底洞。 随着2024年美国大选临近,共和党内部反对“无限援乌”的声音日益高涨,许多人要求优先解决国内问题。 特朗普一直试图促成俄乌停火,并将“安全保障”的责任推给欧洲盟友。然而,欧洲盟友尽管增加了军费,但其军工产能却依旧有限:德国莱茵金属公司年产量仅为2万枚炮弹,法国奈克斯特系统公司甚至连几套防空系统都难以生产。
因此,面对乌军的迫切需求,特朗普向欧洲盟友施压,要求他们增加武器供应。然而,德国总理朔尔茨无奈地表示,他们的工厂已经24小时运转,能提供的武器已经全部提供,他们已无力承担更多。
回过头来看,赫格塞思的“擅自暂停”,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配合演出。 暂停是暂时的,持续的武器供应才是美国的长期战略,这不仅是为了援助乌克兰,更是为了扶持欧洲盟友成长为美国的安全伙伴。
这出戏的成功之处在于,每个参与者都扮演得天衣无缝:五角大楼说是按职责办事,白宫声称总统信任防长,特朗普则坚称自己做出了正确的决定。 只有乌克兰,在聚光灯下,默默承受着这份不安,等待着下一场“暂停”的到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