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更新时间:2025-07-26 15:00:08 点击量:
别再用“逆袭”这个词了,这词太温柔,配不上这场战争的惨烈。陈佩斯和他的《戏台》,不是一次逆风翻盘,而是一记响亮的耳光,由成千上万的观众,隔着大银幕,狠狠地扇在了“资本”的脸上。这一巴掌,他们等了太久。
在那些手握热钱、言必称“大数据”的资本方眼里,71岁的陈佩斯,是个什么形象?
什么是他们“爱看”的?资本的PPT会告诉你:是颜值,是CP,是速食的快乐和标准化的情绪。
所以,当陈佩斯捧着他打磨了13年的《戏台》剧本,一个从话剧舞台上走下来、豆瓣评分高达9.0的宝贝,敲开一扇扇门时,他得到的是什么?
我们只知道,当他终于在路演现场,能对着镜头说出“终于有了投资”时,眼眶是湿的。
当被问到还会不会拍下一部时,这位古稀老人犹豫了,那句“看身体吧”,充满了英雄迟暮的辛酸。
他们甚至用实际行动,通过排片挤压和档期围剿,逼得陈佩斯不得不延期一周上映,还亲自录了视频,向所有期待他的观众,深深致歉。
连他的老搭档朱时茂,那个最懂他的人,都在公开场合,把“怕你票房不好”的担忧挂在脸上。
陈佩斯自己,也只能用“怕我赔了”的直白,和一句“别紧张啊”的故作轻松,来掩饰内心的复杂。
他甚至在片场看回放时,看着戏里侯班主为活命的挣扎,想到戏外自己的遭遇,一个71岁的老人,当场痛哭。
他们拖家带口,二刷,三刷,把一部“注定要赔钱”的电影,硬生生买成了“现象级”。
资本,你管得了陈佩斯,你让他13年拍不成电影,你让他为钱发愁,你让他当众流泪。
当崔健看完电影,感叹一句“感谢这片子能审出来”时,我们才意识到,《戏台》的珍贵,远不止于艺术。
当71岁的陈佩斯,为了一个镜头真撞柱子、自打耳光时,我们看到的,是“戏比天大”的信仰。
是所有被资本“教育”了太久的观众,借着陈佩斯这位老班主,搭了一个台,唱了一出“观众爱看谁,观众自己说了算”的大戏。
真正的市场,不是由冰冷的数据和傲慢的资本构成,而是由无数颗温热、会感动、懂真伪的人心组成。尊重观众,就是尊重市场本身。这堂价值3.59亿的课,希望资本能听懂,也希望这是中国电影一个全新的开始。
(以上报道基于记者采访及公开信息整理,力求还原事实并传递行业动向。)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