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更新时间:2025-08-09 09:18:31 点击量:
脱口秀演员房主任含泪恳求粉丝拒绝黄牛票,并承诺“如果大家没买到票,我给大家加场演”,这一幕不仅戳中了观众的共情点,更揭开了演出市场长期存在的病灶。从周杰伦天津演唱会内场票被炒至15万元,到易烊千玺上海演唱会480元门票溢价14倍至6800元,黄牛经济的嚣张早已越过合理商业边界,变成侵蚀文化公平的毒瘤。
文化消费本应是大众共享的精神盛宴,无论是歌手演唱会的铁杆粉丝,还是线下脱口秀的忠实观众,都应拥有平等获取入场资格的权利。但黄牛通过技术手段碾压普通观众的手速,囤积大量门票,将其异化为牟取暴利的工具。那些怀揣热爱却囊中羞涩的观众,面对票务平台的“售罄”提示和黄牛的天价门票,只能望洋兴叹。这种由黄牛制造的文化壁垒,无疑是对公共文化权利的严重剥夺。
从经济角度看,黄牛票的猖獗正在瓦解演出市场的健康秩序。正常的票务体系中,票价本应反映演出成本、艺术价值与市场供需的动态平衡,而黄牛通过制造虚假短缺哄抬价格,打破了这种平衡,造成黄牛受益、观众买单的恶性循环。这些黄牛不参与演出策划的辛劳,不承担艺术创作的成本,却凭借投机手段截取最大利润,这种零创造、高掠夺的模式,不仅让观众利益受损,更让演出方陷入“票房虚火”的迷障——艺人和主办方难以准确判断受众反馈,长此以往,艺术创作难免沦为资本投机的附庸,失去对大众需求的敏锐感知。
更令人痛心的是,黄牛票正在稀释艺术与受众之间的情感联结。一场演出的价值,从来不只是舞台上的90分钟,更是表演者与观众之间的默契与共鸣。当观众为黄牛票支付溢价时,这份热爱便难免掺杂委屈;当艺人发现粉丝因高价票望而却步时,这份联结便有了障碍。脱口秀演员杨笠坚持“人证票合一”的强实名制,哪怕上座率不足五成也绝不妥协,正是为了守护这份表演者与观众间最本真的情感联结,让每一张票都通向真诚的互动,而非被黄牛的溢价所裹挟。
其实,当下对于黄牛乱象的治理手段也在不断更新:技术层面,时代少年团取消特权码而严格执行一人一证一票的入场方式,证明精准实名制足以压缩黄牛操作空间;制度层面,2025年4月江苏省发布《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票务服务要求》,通过明确信息披露、限购政策和阶梯退票规则,为行业规范化提供了范本。
然而,为何乱象依旧?根本原因在于尚未形成全链条追责机制。2024年南京博物院黄牛案将软件开发者定罪,这一司法实践值得向演出票务领域延伸。同时,平台作为票务销售的重要环节,应当承担更多监管责任,对异常购票行为建立实时监测机制,而非放任“代抢”服务野蛮生长。
房主任的加场承诺提供了一种朴素启示:抵制黄牛经济,需要从业者守住“艺术为人民”的初心,需要监管部门保持“零容忍”的执法力度,更需要观众拒绝为溢价买单的理性选择。只有当演唱会门票回归合理价格,那些为热爱奔赴的脚步,才能真正踏在公平的土壤上。